叩问“人本”的力量
【采写视角】
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,突破组织“外驱动主导”模式,回归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,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,从“以分数为中心”向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、“以刚性教育为主”向“以刚柔相济的教育”全力转向;“人本关爱”铸造师魂,激发主体精神,开发发展潜能……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,激发、聚集、释放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。
■张泽科 宋玉平/文
【第二章】
人本关爱 铸造师魂
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
一包黄连
两个孩子,妻子没工作,一家蜗居在狭窄的出租房里,日子过得清苦,但在来自重庆石柱的“教学高手”彭顺勇心里,苦莫过于几天前才被学生赶下了讲台。2001年大年初五,在前来拜年的祝校长面前,彭顺勇犹如吃了黄连——“有苦难言”,又如吃了“定心丸”——“希望犹存”。
在石柱,彭顺勇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,许多家长都以把孩子送到他班而感到荣幸。2001年,彭顺勇以应聘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华中,可等着他的却是一段绕不开的痛苦历程。
“他上课没问题,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师生相互适应的问题,师生关系紧张,学生故意考得很差,家长在校门口堵住校长要求撤换他。”教导主任熊丽华说。
“祝校长说学生不接纳,教学效果就是低效益和零效应,但当时我不以为然,只管自己讲得精彩,不管学生是否喜欢。我被停课后,到图书室学习、做笔记、给其他老师当学生。一个学期后学校让我试上一个班,我逐渐适应了学生。”
彭顺勇深感庆幸的是没有选择离开:“经历这个过程后我明白了,华中是个高平台、助推器,她要让每个老师都飞起来。学校环境宽松、包容而又紧张,在这个大染缸里洗涤,我好似经过了三峡闸门过滤,留下的是珍珠、玛瑙。”
“他是从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。现在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时调整,重视情感教学,语言幽默……春节我去他家,临走时他翻了半天,找到一个塑料袋,取出一包黄连。说你泡水喝,可以降火。我说我们够苦的了,所以一直留着做纪念。”祝长水说。
“如何对待彭顺勇,对我们是一种考验。按双流政策,学校每年有5%的淘汰名额,但华中一直没用这个政策。彭顺勇的问题,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的问题。”学校行政会达成共识:“在当地他们是重点中学的教学高手,可以不管学生。因为学生对老师敬畏,学习自觉,自己就调整适应了,在华中却是老师要适应学生……必须全力帮助教师转型,而不是把不合格的教师推向社会。暂时让他们停下来学习、观摩、反思,不仅是对学生发展负责,也是对教师的人本关爱,并给那些教学观念、角色转变迟缓的老师敲响警钟。”
从“铁腕”教师到侠骨柔肠
李仕喜老师到华中后,同样痛苦莫名:以前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“派不上用场了”。更让他心如刀割的是,学生竟在“周记”中这样发泄:“第一天看到这个老师,我很恐怖,心想这辈子恐怕要埋葬在他手上了。”
“学生学习、生活行为习惯差,上午才定的班规下午就不起作用了。”李仕喜只得耐着性子向其他老师学习,走进孩子们的生活,试着理解、包容他们的缺点。
小棠性格外向,常常披头散发……发现她喜欢体育,李仕喜便动员她参加学校排球运动会,每天和她们一起训练,最后全班获得了年级第二名。
当晚李仕喜走进教室,一片清风雅静,小棠正向全班述说她的经历:从小离开父亲,母亲的娇惯让她变得更加任性,许多学校都不接纳……在华中同样给全班带来了很多坏影响。“李老师却能容忍我,这次排球比赛本可以拿第一,李老师那么辛苦……”听到这里,李仕喜禁不住抹起了眼泪。
随后,李仕喜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倾述亲情活动,让孩子们说说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,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。父亲身高只有1.3米、母亲腿也有问题,小冉表面坚强、自信,却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及父母,也不让他们到学校。
“父母残疾在他心灵留下了阴影,好强掩饰着内心的自卑,隐藏着拒绝公开承认父母的想法。”李老师分析说:“亲情述说使他懂得残疾父母给了他真爱,他终于勇敢地面对亲人的残疾,把亲人的爱变为成长的动力。”
探索情感教育,尝试情感管理,从困惑的心、矛盾似的人物,转向心境和谐、侠骨柔肠,李仕喜从学生眼中的“铁腕”教师,转变为护佑他们的天使。
“是哪些因素促进了我转变?”李仕喜自言自语:“大气包容的学校环境促我反思,过去在严格管住学生时是否压制了他们发展?我对学生也有爱、也有情,每次批评、惩罚了他们心里也很难受,但心里又很迷惑……现在才明白: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学生要求严格,还要学会包容和理解、引导和激发。”
2001年8月20日,华中展开了首轮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,从教育思想动态、课堂前沿走向到学校愿景、办学理念、管理办法,首届72名教师经历了一场“洗脑风暴”,人人震惊、激动、振奋!
“当时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坚冰。几天‘洗脑’,我汗流浃背,心想只要教材耍得熟练、讲得精彩就行了,管你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,分数才是说话的。”经过从思想到心灵的震撼、裂变,肖乾坤老师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走向,开始了人本课堂的实践探索。
“‘人本关爱’要求老师主动转型,从教师需求主导型教学转向学生需求主导型教学。实现这样的转变,我们经历了一个充满困惑、探索、发现和兴奋的过程。”高二年级主任羊国安说:“起初我们对‘人本关爱’教育思想不理解,持怀疑态度。后来逐渐感悟到,它不仅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,还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态度、情怀、智慧和艺术,一旦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,就能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情感。”
经过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,华中老师普遍开始了教育教学的艰难转向:从“以教师为中心”向“以学生为中心”、从“以分数为中心”向“以人的发展为中心”、从“以刚性教育为主”向“以刚柔相济的教育”转变。
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朗朗晴空
“几年前,华阳中学开全国先河,豪掷70万,让全校165名教师,集体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……2006年,152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,华阳中学一跃而为全省研究生学历最多的完全中学。”
2007年初,《天府早报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媒体,对华阳中学与西南师大联合举办“发展与教育心理学”课程研究生的大胆举措,进行了跟踪报道。
鼓励教师研修教育心理学专业,源于2001年华中首席顾问陈安福教授与华中老师的一次“闲谈”。
起初,老师们个个对自己的“辉煌历史”津津乐道。陈教授忽然问身边的王老师:“你学的是什么专业?”“历史。”这位老师脱口而出。陈教授又问另一位老师:“那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呢?”“数学。”这位老师回答得同样干脆。
“那你是陈景润,他就是翦伯赞啰!”看到大家不知所措的窘相,陈教授笑着解释道:“其实,历史也好,数学也罢,都只是学科专业的范畴,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;教师还需要教育专业,以解决怎么教和如何育人的问题。”
从上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、知识背景和人格特征差异较大的华中教师,过去往往都只重教书而很少育人。怎样促使他们由“教书匠”向会育人的教师转变,由只有个性特征的老师向能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师转变,这是华中起步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在华中看来,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关乎学校的发展高度和发展潜力。但基于学校组织环境支持下的教师发展意识、发展动力、发展速度、发展质量和水平,远不能应对教育发展的挑战。从根本上说,教师发展力疲软,主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教师独特的自主发展之路,教师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外驱力和个人内动力互动、融合。
于是,华中改变了教师发展的组织“外驱动主导”模式,竭力回归教师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,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,确定了“差异推进,整体提升,发展个性”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:以“人本关爱”铸造师魂,激发主体精神,开发优势潜能,优化发展机制,让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,实现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,赢得学校和教师协调发展、联动共生。
创新教师潜能发挥的机制助力
曾任某高中党总支副书记的熊丽华,初到华中竞聘班主任竟没聘上,他很不服气,直接找德育处方主任理论了一番。
“当时的感受像是在市场一样,班主任没捞着,好不容易捞到两个班的教学岗位。”熊丽华只得“放下架子,从头开始”,后来相继竞聘上年级主任、教导处副主任、主任。
“浅层次的管理是人对事的管理,第二层次是人对人的管理,第三层是以人为本的管理,第四层是人格管理。”祝长水说:“学校管理不仅要研究组织意图如何实现,还要研究教师个体的价值实现。”
没有激励,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%至30%;实施激励后,人的能力可能发挥到80%至90%。这是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研究激励问题得出的著名论断。
在华中看来,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,对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策略,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。大批优秀教师投奔华中而来,寻求的正是新的发展和价值创造。
为适应这样的内在需求,“力促教师发展”,“让有能力愿意做事的人尽量有较多的事做;让愿意做又想把事做好的人尽量有事做。”华中建立了集聘任、考核、培养于一体的人性化用人机制。
学校各种岗位和重大活动,都由教师自主申报,按“双向选择,平等竞争,择优聘任,目标管理”的办法进行岗位竞聘:学校聘任年级主任,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,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双向选聘;按需设岗,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教师特长;在双向聘任基础上微调班级教师搭配,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。从而建立起“能者上,庸者下,优者胜,劣者汰”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,实现了教师从“身份管理”向“岗位管理”的转变,促进了教师差异发展和队伍结构优化,增强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。
分层次制定教师考核标准,教师自评、教研组评、生评、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终评结合,华中从师德师风、教学质量、公开课、指导学生成绩、科研成果等方面,全面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和专业发展水平。每学期让学生从教学目标、教学态度、学习方法、心理情况、教学状态、师生关系等方面,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师德评价,提出意见和建议,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,初步建立了目标多元、形式多样的教师差异发展评价体系。同时引导教师自我剖析教学案例和成长过程,审视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、行为和效果,明确所处的成长阶段,找到优势、差距和努力方向。
力促发展和动力激发,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,聚集、释放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。
构筑教师差异发展的平台助力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